中国企业掘金千亿碳交易市场
作者: 来源: 访问:497 时间:2022-03-29

越活跃,2030年全国碳交易市场交易或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

部分企业仍在观望

公开信息显示,全国碳市场开启后,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00余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继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行业后,未来将逐步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及航空业。

碳交易市场启动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等企业参与了首日交易。其中,中国石化下属17家企业自备电厂纳入全国碳市场,旗下的胜利油田、茂名石化、上海石化和中天合创4家企业参与首日碳交易。

在经历过首日开门红之后,随后的几天时间里,交易量有所回落。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数据显示,7月28日,成交量为7.27万吨,成交金额381.91万元。

一些电力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对于碳交易,部分企业仍然处于观望状态。

浙能电力人士表示,现在这个市场还主要是涉及电力行业,未来企业参与度会更高。“现在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我们还是要观察一下。”

对此,相关业内人士认为,碳交易此前已经经过几年的试点,但是现在来看,交易量还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高。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这个市场未来参与的企业应该会越来越多。

至于碳交易市场是否会对行业内公司业绩造成影响,大唐发电人士表示:“碳交易目前的规模还不是很大,对公司的业绩表现还不会造成什么影响。目前来看,环境部门的配额需要去做一些交易,至于是有盈余还是不足,目前还没办法统计,毕竟才刚刚开始。”

不过,在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碳交易市场势在必行,众多相关企业也纷纷选择发力新能源。

大唐电力方面表示,公司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就是新能源。而作为浙能集团的火电板块,浙能电力则通过合资方式试水新能源。

“风能、光能、水电主要集中在浙江新能,这是浙能集团旗下新能源的板块,浙能电力主要还是从事火电业务,公司此前和浙江新能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同探索新能源的投资开发。”浙能电力人士说道。

助力碳中和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碳交易市场的启动对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促进节能减排,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低成本减排;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清洁能源竞争力,支持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发展。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计划在2030年碳达峰后,只经过3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碳中和,任务非常艰巨,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碳市场制度可能是破解中国发展与减碳两难矛盾,促进中国能源、产业和金融结构调整的有效工具。”梅德文说道。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出,全国碳市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义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推动碳市场管控的高排放行业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绿色低碳化,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二是为碳减排释放价格信号,并提供经济激励机制,将资金引导至减排潜力大的行业企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前沿技术创新突破和高排放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的转型。三是通过构建全国碳市场抵消机制,促进增加林业碳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保护补偿,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四是依托全国碳市场,使行业、区域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为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投融资渠道。

梅德文表示,在碳交易机制下,碳资产具有明确的市场价值,为碳资产作为质押物或抵押物发挥担保增信功能提供了可能,这也是碳排放权作为企业权利的具体化表现。碳市场给企业提供了除债权和股权外的第三类融资方式,就是碳信用、绿色信用融资,或者说排放权融资。

当前时期,我国碳交易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参与碳交易的企业而言,则是摸着石头过河。

对此,梅德文预测,未来我国碳交易市场主体或从控排企业转向控排企业、非控排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个人并重的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只有主体多元化,才能形成公允合理并能够反映边际减排成本与外部性成本或者综合社会成本的碳价格;产品从现货为主转向现货、期货、衍生品并重;市场格局或从区域到全国,从国内为主到对接国际市场,最终走向国际。


展开 收缩